11/30/2006

《世贸中心》:用灾难片写赞歌(zz)

9/11五周年了,纪念也已经过去两个月了,我才在11/9这天看到了《世贸中心》。

这应该是我今年最后会在电影院里看的进口大片。《迈阿密风云》本来就评价不好,引进来还被咔嚓了几段激情戏,搞得我一丁点兴致都没有了。另外还发现有部叫《金刚归来》(真是糟蹋“金刚”的名号,英文原名Spymate)的猩猩烂片,以及即将上映的戴咪烂片《神秘群岛》(据说中文原名叫《人鬼情未了2》,因为涉及到了电影局的禁词“鬼”而改名,无论如何,糟蹋“人鬼情未了”的招牌,英文原名Half Light,跟鬼和岛都不沾边),觉得中国的电影局被这样没眼光的一群人控制着,算是倒了八辈子霉了,哪怕你们允许引进一部豪华如《加勒比海盗2》这样的烂片也好啊!

在电影院里看《世贸中心》,感觉尚不错(看枪版的人别出来说),至少不会走神。比如情节里有两人长期被困地下的场景,倘若你是一个没有耐心的人,同时在家里看着看着还有人打电话来,或者你还要去厨房做做饭什么的,你会觉得这片子真无聊,出去晃了一圈回来问同伴或老公或老婆:“那两人还没被救出来啊?闷。忒慢了啦。”但在电影院里,只要你不打瞌睡,基本上还是能体会到那种压力和紧张感,也能接受情节的推进。其间那些爆炸、断折、垮塌、鲜血、呻吟、呼喊,处处都通过视觉和听觉触动人心。奥利弗·斯通在整体的掌控上,还是没有太大失误。

对于这个敏感的题材,多数人并不愿去触碰。之前闹得最热闹的就是《华氏911》,迈克尔·摩尔试图用广泛的影音资料和尖锐的视角来挖掘幕后的真相。他赢得了赞誉,也招致不少骂声。一个支持小布什的美国老太就曾对我讲过,在政府为捍卫国家的安全和自由而与恐怖主义作斗争的时候,摩尔怎能这般无耻?她援引摩尔在2003年奥斯卡典礼上的一句经典台词“ Shame on you, Mr. Bush! Shame on you!”说:“Shame on You, Mr. Moore! ”

于是,如何平衡地讲好一个世贸中心的故事,成为了摆在导演面前的艰难课题。斯通想要试上一试。不过在2004年《亚历山大大帝》惨败后,斯通这次为重塑辉煌的再度出手,虽然足以动人,却显得过于小心谨慎。如此这般主旋律的电影,终于可以让那些担心斯通会搞出新一部类似《刺杀肯尼迪》、《尼克松》那样的阴谋论电影的人放心了;而对那些热爱《野战排》、《天生杀人狂》的影迷来说,这回他们却一定会失望了。的确,为了避免争议,发行该片的派拉蒙甚至专门雇了一个公关公司来帮忙,以便能给保守派和右翼基督徒们都烹饪出符合口味的大餐。

这是今年继《联航93》后第二部直接描述9/11的电影,相对于前者,后者显得更加华丽大气——至少从预算和场面上都可以看出来。其实倘若剥离让人心碎的真实历史,《世贸中心》则完全是一部标准的灾难片,老套而经典的桥段随处可见。有时在想,要是谁半途进场观看,没准还可能以为是一部营救矿难工人的作品。

《世贸中心》基于真实故事改编。港务警员约翰·麦克劳林(尼古拉斯·凯奇饰)和威尔·吉麦罗(迈克尔·佩纳饰)是当时从世贸中心废墟里救出的最后二十个生还者中的两名(第18和第19个)。电影中并没有直接出现飞机撞楼的爆炸景象,而是靠运用声效和行人的表情来从旁侧述。为了力求真实,斯通还从 NBC、ABC、CNN等电视广播公司借来了双塔燃烧和坍塌的新闻片段穿插其中,包括那个著名的“高空跳楼”镜头,以营造紧张氛围。而后来在楼内目睹塌楼并被活埋的那段则让人惊心动魄,有点《天煞》重现的意思,非常具有震撼力。

片子大部分时间就是在讲述这两名警员在困境中互相扶持并终获拯救的经历,以及家人、同僚和陌生人努力搜救他们的过程。电影宣传片里有一句:“世界在这一天看见了恶魔,而两位警察却看见了别的东西”,已经为这部电影做了最好的定义。

凯奇和佩纳的多数表演都是黑暗中的脸部特写,所以也无所谓表情是否到位等等,有时甚至只有靠他们的声音来带动情节的发展,因此也有被批“沉闷”之说。但即便如此,却依然刻画有力。凯奇很传神地演绎着麦克劳林,不断引起观众的共鸣,比如有段他膝盖被压碎时的惨叫,直击人心;而佩纳的表现也相当不错,这个前两年参演过《百万美元宝贝》和《撞车》的“新手”,完美地把握出了真实吉麦罗当年在面对死亡时所表现的与生俱来的乐观主义,比如他说他在迷糊间看到耶稣给他送来了矿泉水,就引发了观众们同情的笑声。

玛丽亚·贝洛和玛姬·吉伦希尔也很有感觉地扮演了他们的妻子。事实上,所有在《世贸中心》中的女人们——从唐娜·墨菲、帕蒂·达班维尔到维奥拉·戴维斯 ——都表现得足够聪明、感性和坚强,同时也是影片的重要煽情点,因为差不多所有可以让人热泪盈眶的镜头里都有她们。不过,迈克尔·沙隆扮演的退役海军陆战队中士戴夫·卡恩斯却略显神经质(宗教范畴上的),并似乎被刻意地塑造成了一个英雄,头盔都不戴就单枪匹马杀进了废墟。但斯通说,这并不假,是真的。而且,当年的世贸废墟上,有更多无名的平凡的英雄。

除了营销外,《世贸中心》基本上无关于政治,片中的警员从没埋怨过自己的命运,而且每个美国人的表现都那么的荣耀。都说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不是么?哪怕一些与事实有出入的地方都尽可忽略不计。安德里亚·贝洛夫的剧本将麦克劳林和吉麦罗两个家庭的故事温和地编织在一起,并避免了关于种族问题的老生常谈。可遗憾的是,影片对幸存者下了太多笔墨,却对不幸者及其家人点水而过,因此最终没能让整体的悲剧性再上一个台阶。

在这样一部安全又没有太多悬念的影片里,斯通虽有收敛,可张扬的性格还是让他想给这个故事弄上点不同寻常的东西。比如,他就和摄影师谢默斯·麦克加维拍了一个从曼哈顿上空上升至卫星高度俯瞰地球上9/11悲剧的镜头。尽管这样的片段并不多,但总算是电影里的闪光之处。与之前的《华氏911》和《联航93》比起来,《世贸中心》远不是为了批评和反思,也不是为了展现绝望和恐慌,而是适时的英雄颂歌,并在沉重的背景下给出了一个光明而鼓舞的结局,让人唏嘘。而对于当年不少把这场人类浩劫当作电视上播出的大片来看待、甚至幸灾乐祸的中国人来说,这是个机会去体验一下那种近乎真切的惨烈和悲哀。

即使它不能抚慰所有受伤而脆弱的心灵,即使人们本来还期待更多。

生者是对死者最好的纪念。

片尾一系列的致敬字幕和悲怆的音乐让我决定坐到了最后,直到全电影院走得只剩下我一人,影院工作人员都傻站在我后面等我起身离开。这也算是我的一种敬意吧。这时,跟电影无关。

另外,宗教信仰给人的影响和力量,在该片里也可见一斑。

链接: http://www.btftp.com/archiver/?tid-248238.html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