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4/2006

活着:假如生活没有判你死刑(zz)

来自: http://www.dyddy.com/html/movie_article/1/769.html

《活着》:假如生活没有判你死刑
作者:bluegrass1978 

上篇:关于小说

早就知道张艺谋拍过《活着》,是我们这位最近正在大玩视觉系的导演优秀的一部作品,可能是最优秀的。因为看过余华的原著,所以反而不敢看电影起来,怕看起来不那么专心,会不自觉比较电影同小说之间的差别。所以看之前一再提醒自己要忘了小说。可是看了电影后还是感觉缺了什么,可又说不出来是什么。或许是少了当初那份震动吧。

清楚的记得几年前看了小说《活着》后那种感觉,像是被人当胸击了一拳,呼吸都很困难。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逃离不出福贵的影子,脑子里经常浮现的一组镜头:

富贵佝娄着背用鞭子驱赶那条老的不能再老的也叫福贵的牛。

和那几段福贵和牛的对话:

“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

“我怕它知道只有自己在耕田,就多叫出几个名字去骗它,它听到还有别的牛也在耕田,就不会不高兴,耕田也就起劲啦。”

每次想象起这样地情景,从心底里泛起的辛酸便无法抑制,眼框常常不争气的潮湿起来。

透过富贵的一生折射出的中国几代人的苦难史,只有曾经经历过的或着被哪个时代深深触及过的人体会最深。作为我无法体会之中的全部深意,但并不影响这部作品对我的感染力,或许这就是作者成功之处。

有人评价余华《活着》太极端,进而怀疑余华有暴力倾向。上天难道真的可以把所有苦难都集中到一个人身上?不满200页的小说就浓缩了10个人物的死亡。福贵爹的气极猝死,娘的想儿而逝,儿子抽血夭折,闺女难产离世,妻子抱病而亡,女婿工伤致命,外孙吃豆噎死,持续不断地安排了所有亲人的离他而去。主线之外的还有,内战时老全中弹身亡,土改时龙二被枪崩,文革时春生不忍批斗而自杀。读者不断在担心,害怕谁会是下一个死者,用一种脆弱而神经质的心理去忍受下一次的打击。作者往往在读者会以为转机就要到来之前,把福贵抛向更深的深渊。

小说中压抑灰色的笔触,使人坚于呼吸视听。整个社会在余华的笔下都集体痛苦麻木着。生活象是一个黑色的风箱,所有生活在里面善良的人都被幽默着。

然而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这个极端的例子,看到了福贵以及具有福贵影子的人是如何在艰难的生活中继续艰难而坚韧的生活下去的勇气。

于是

生活判了有庆的死刑;生活判了家珍的死刑;生活判了凤霞的死刑;生活判了苦根的死刑;生活判了二喜的死刑;生活判了春生的死刑;生活判了龙二的死刑;可生活偏偏忘记判福贵的死刑。

对于福贵,是祸还是福?

生活中的许多不如意,不要去耿耿于怀,相比于福贵至少我们还很幸福。

下篇:关于电影

言归正转,还是说电影。剧本改编总体上说来还是成功的,特别把福贵从一个老实把交的农民变成了一个皮影戏艺人,是全剧整体的一抹亮色。通过不同时代皮影对于福贵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串联起了整剧的结构。

当福贵还是少爷时,皮影是他的玩物;当福贵赌输了全部家当时,皮影是他养家糊口的工具;当福贵在服役时,皮影是他免除充当第一线炮灰的挡箭牌;当解放后,皮影又成了他干革命工作的有利证据;当场全国人民大练钢铁时,皮影又是鼓动干劲的鼓风机;当文化大革命是皮影有知趣的变为了四旧。于是皮影陪伴着福贵走完了它最后一段路,终于离他而去就象他的那些亲人们。

相比小说,在处理有庆死的那一个段落中,导演相当节制。原著中这一情节是一段绝妙的黑色幽默。有庆学校的校长,也就是春生的女人生小孩难产。需要输血,有庆的血型对,于是被糊里糊涂的抽成了人干。对于这样的死法,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需要很大的勇气去接受。电影中有庆被车撞死,死法体面了许多,却失去缺少了原著中反讽的力量。

导演把这种发泄全部加到了凤霞身上。通过一场分娩与革命小将争权的闹剧,把无辜的凤霞判了死刑,更具讽刺意味的原本可以救凤霞的反动学术权威王大夫却因吃了如指掌个包子被撑着了。这一段是我认为全片中唯一胜过原著的地方。

导演对凤霞,有庆的死都给出了看似可以避免的理由。有庆是福贵逼他去上学,凤霞是福贵买了太多的包子,又给王教授喝了水。其实命运不是福贵可以主宰的,所以当我们看到福贵在凤霞,有庆的坟前一遍一遍的自赎是多么无力和可笑。

对于演员的表演,一直认为葛优是全局最出彩的一个。对于他的演技,我无法再用言语来褒扬,只能报以敬佩的目光。他是那种适合演小人物的大演员,有庆死的那场戏充分展示了他那颗光头和鼠眼下(绝非贬低)惊人的爆发力。竭力而无声嘶叫及那看上去就要偏瘫而颤抖的身体,从视觉和听觉上给我带来强烈的冲击力,以至一时使我眩晕。

在龙二被枪毙的戏中,葛优表现出的那种萎琐的样子在我看来是那么迷人。那是一种发自内心恐惧,仔细想想,除了他,真难说还有谁能把握的那么好。

相比之下,巩俐的表演平淡了许多,说不出有多好,也说不出有什么不好。似乎家珍就应该是这样,但这样的家珍远没福贵那样吸引人。

影片的结尾似乎是戛然而止,看过原著的人都知道这一点,在小说中最高潮远还没到来。张艺谋似乎恰如其分的估计了观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坐在电影总局审批室的那拨人的容忍限度。于是观众避免了看到最后一丝希望后的又一次绝望。但是张导错误的估计了容忍度,于是《活着》被禁掉了。

当影片结尾处家珍躺在病榻上看着苦根,二喜,福贵吃着饺子。通过一处定视的长达两分钟的长镜头,所有看过原著的人都松了一口气,终于善良的影迷避免了再一次胸闷气短。经历福贵在小说中和电影中两次不同的生活状态,诚然电影中的福贵少了小说中坚韧多了一份苟且,但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珍贵,深深为影片中的福贵感到欣慰。

就象

生活判了有庆的死刑;生活判了凤霞的死刑;生活判了春生的死刑;生活判了龙二的死刑;生活终于没有判家珍,二喜,苦根,福贵的死刑。

对于福贵,我们知道他很幸福?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