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006

永远的经典-我观《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海报 第一次读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是在初中,青山碧水,山间小径,钢琴,演唱,豪华的舞会,尽情的舞蹈,还有镶着蕾丝边的宽大的裙摆,都在自己的想象中一点点的勾勒出来,我被书中所描写的18世纪英国闲适的乡间生活所深深吸引...

大四临近毕业那个暑假,闲来无事,随手拈来重读,发觉即使时多年前的情愫尚在,嗅着淡淡的乡土气息,简·奥斯汀缓缓地展开了一个令人遐想联翩的的故事,除了书中流畅欢快的文字带给我的二次享受之外,那时也在思索一下人物的个性了,班纳特先生的慵懒,班纳特太太的愚蠢,吉英的恬淡优雅,伊丽莎白的智慧...

真的很喜欢伊丽莎白,一个待字闺中的小姐却毫无矫柔造作之气,不仅拥有年轻美丽的外表,同时还兼具着聪敏机智,胆识和远见。在她和达西曲折的爱情中她所表现的自尊,自爱,甚至是她对达西的偏见所表现出的倔强和过于理性,都那么让我喜爱。好长一段时间我就把简·奥斯汀笔下的伊丽莎白当作自己心目中努力奋斗的目标,希望自己也能够成为伊丽莎白一样的女子。

最后凯拉·奈特丽和马修·麦克法登重新演绎的《傲慢与偏见》,终于让我在银幕上将多年前的想象得以在眼前一一兑现。影片的开篇就是一幅清丽的乡间美景,伊丽莎白一边走边一边读着书,一袭简单的长裙,袅袅婷婷地就出现在了眼前,原来着就是想象中的伊丽莎白啊!

我对比着原著,在故事的发展中不断的比较欣赏,将每一个角色都尽量回复到原著中的人物,心中品评着他们适合与否,生动与否。电影要在短短的几十分钟之内交代人物之间的关系,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性格特征,又要顾及情节的发展,真的很不容易。如果说奥斯汀用带有感染力文字来深深吸引了读者,那么电影则用更加明确的方式直接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和欲望。

在欣赏了原著之后,带着种种希冀和猜测去欣赏影片,也许真的比新鲜的接受一部电影来得更加有趣味。电影还原了当时18世纪的乡村生活和世态人情。每一个人物的刻画都很生动,优雅恬静的吉英,大方得体的彬格莱先生,迂腐的班纳特三小姐。依然喜欢伊丽莎白的个性,帅帅的达西觉得比在原著中多了一些羞涩和阴郁,甚至不让人觉得他是傲慢,而更愿意觉得他是因为害羞和不懂得如何与人沟通而致伊丽莎白产生对他的误解。

美满的结局让人意犹未尽,所有的安排都满足了人们心意,误会消除,冰释前嫌有情人终成眷属,辉姑娘找到了白马王子,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美好寄托在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当中,让人们有了一些满足和憧憬,我想这也是《傲慢与偏见》之所以成功的一个原因吧。

一个部好的作品,具有恒久的生命力,时过多年,依然如含清榄,如品香茗...

作者:ferro@紫丁香

没有评论: